𢍪
字义 反馈

𢍪

复制

dēng ㄉㄥ

廾部 共14画 上中下结构 U+2236A
汉语字典

廾部

14画

11画

上中下结构

deng

dēng

QGKA

BMRT

RSUE

2236A

[35441251431132]

𢍪字概述

折叠展开

〔𢍪〕字拼音是dēng 部首是廾, 总笔画是14画。

〔𢍪〕字是上中下结构

〔𢍪〕字仓颉码是BMRT 五笔是QGKA 郑码是RSUE

〔𢍪〕字的UNICODE是2236A。 十进制为140138,UTF-32:0002236a,UTF-8:F0 A2 8D AA。

〔𢍪〕字的异体字是

𢍪的意思

折叠展开

dēngㄉㄥ

基本解释

同“”。《集韻•登韻》:“𢍪,《説文》:‘禮器也’。或作豋。”

𢍪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豆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53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192頁,第8

標點整理本: 第1168頁,第8

古文: 𧰍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都騰切,等平聲。
說文》:禮器也。
爾雅・釋器》:瓦豆謂之豋。〔註〕卽膏豋也。〔疏〕對文則木曰豆、瓦曰豋,散則皆名豆。
詩・大雅》:于豆于豋。〔傳〕木豆薦葅醢,瓦豋薦太羹;祀天用瓦豆,陶器質也。
宋史・禮志》:宗廟之祭,用太牢而三鉶,鉶既設三,則豋亦如其數;請設三豋,實牛、羊、豕之湇以爲太羹。又,《元史・祭祀志》:太羹,每室三豋;和羹,每室三鉶。

又,通作鐙。
禮・祭統》:執鐙。〔註〕鐙,豆下跗也。
儀禮・公食大夫禮》:實于鐙。〔註〕瓦豆謂之鐙。
集韻》或作𤮘

說文》本作𧯭,从廾,持肉,在豆上,會意。隸作豋。毛氏曰:登降之登,上从癶,癶音撥;豋豆之豋,上从月从又,月卽肉字,又卽手字,持祭肉于豆之義。二字取義不同。〈六書略〉:豋,豆也。借爲升登之登。合登、豋爲一,誤。

注解

〔豋〕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豆部

〔豋〕字拼音是dē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豆

〔豋〕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dēng] ⑴ 古代盛肉食的器皿,祭祀时用作礼器。唐高宗《宗廟薦享别奠詔》:“自今以後,宗廟薦享,爵及簠簋登鉶,各宜别奠。”

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𢍪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豋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06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04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313頁
4說文校箋第200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192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68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1203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31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03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2頁,第17字
11標注說文第198頁,第12字
12說文注箋第1582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146頁【補遺】第16759頁
14通訓定聲第292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411頁【崇文】第1641頁
16說文句讀第610頁
17古字詁林第五冊,第103頁,第2字
18古字釋要第493頁,第5字

𢍪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𢍪(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𢍪(传抄·宋·汗简) 传抄 汗简

𢍪(传抄·宋·古文四声韵) 传抄 古文四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