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nài ㄋㄞˋ

鼎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9F10
汉语字典

鼎部

14画

2画

上下结构

nai

nài

形声字

EHNN 86 、 BHNN 98

NSBUL

YMZN

17227

7845

5630

9F10

[53251115132125] 横折折折钩/横撇弯钩、撇、竖、横折、横、横、横、竖折撇/竖折折、横、撇、竖、横、竖、横折

鼐字概述

折叠展开

〔鼐〕字拼音是nài 部首是鼎, 总笔画是14画。

〔鼐〕字是上下结构 五行属火。

〔鼐〕字仓颉码是NSBUL 五笔是EHNN 86 、 BHNN 98 四角号码是17227 郑码是YMZN 中文电码是7845 区位码是5630

〔鼐〕字的UNICODE是9F10。 十进制为40720,UTF-32:00009f10,UTF-8:E9 BC 90。

〔鼐〕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二级汉字

鼐的笔顺

折叠展开

鼐的意思

折叠展开

nàiㄋㄞˋ

基本解释

大鼎。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鼎,乃声。本义:大鼎) 同本义big tripod

nàiㄋㄞˋ

详细解释

大鼎。

《尔雅•释器》:“鼎绝大谓之鼐。”晋•郭璞•注:“最大者。”《诗经•周颂•丝衣》:“鼐鼎及鼒。”汉•毛亨•传:“大鼎谓之鼐。”

nàiㄋㄞˋ

详细解释

〈书〉大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

鼐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下 部首:鼎部

武英殿刻本: 第3655頁,第3

同文書局本: 第1525頁,第12

標點整理本: 第1527頁,第21

唐韻》:奴代切;《集韻》、《韻會》:乃代切,𡘋音耐。
說文》:鼎之絕大者。
廣雅》:鼎絕大謂之鼐。
詩・周頌》:鼐鼎及鼒。

又,《廣韻》:奴亥切;《集韻》、《韻會》、《正韻》:曩亥切,𡘋音乃──義同。

又,《集韻》:寧鄧切,能去聲──大鼎也。

注解

〔鼐〕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下,康熙部首是鼎部

〔鼐〕字拼音是nài,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乃、鼎,五行属

〔鼐〕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ài] ⑴ 大鼎。

鼐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鼐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鼐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七上反切奴代切頁碼226頁,第12

鼐鼎之絕大者。从鼎𠄎聲。《魯詩》說:鼐,小鼎。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三反切都亥切頁碼578頁,第5行,第1

鼐鼎之絶大者。從鼎乃聲。《魯詩》說:鼐,小鼎也。

鍇注臣鍇按:《爾雅》「鼎絶大者爲鼐」注曰:「最大圜者也。」自孔子刪詩爲三百篇以授子夏,自後分散傳授,其說不同。故有《魯詩》、《齊詩》、《燕詩》、《毛詩》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七上反切奴代切古音第一部頁碼1275頁,第3許惟賢558頁,第5

鼐鼎之絕大者。

段注《釋器》曰:鼎絕大謂之鼐。《周頌》傳曰:大鼎謂之鼐。小鼎謂之鼒。傳與《爾雅》說鼒異。說鼐則略同。絕大謂函牛之鼎也。《九家易》曰:牛鼎受一斛。羊鼎五斗。豕鼎三斗。乃者,詞之難也。故从乃爲大。才者,艸木之初也。故从才爲小。

从鼎。乃聲。

段注奴代切。一部。

《魯詩》說鼐,小鼎。

段注《魯詩》說,謂傳魯申公之學者也。惠氏棟云:《說苑》曰:詩自堂徂基。自羊徂牛。言自內及外。以小及大也。《魯詩》者,《劉向》家學。故說鼐小鼒大。

鼐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446頁,第3字
2陳昌治本第570頁,第2字
3黃侃手批第439頁
4說文校箋第286頁,第3字
5說文考正第275頁,第11字
6說文今釋第990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1694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361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459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76頁,第1字
11標注說文第282頁,第2字
12說文注箋第230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7086頁【補遺】第17066頁
14通訓定聲第280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598頁【崇文】第2389頁
16說文句讀第918頁
17古字詁林第六冊,第584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680頁,第2字

鼐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incense tripod
  2. chaudière

鼐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鼐(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鼐(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鼐(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鼐(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鼐(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鼐(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鼐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