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的笔顺
藏的意思
藏
1cángㄘㄤˊ基本解释
①隐避起来。埋~。包~。~奸。~匿。隐~。蕴~。~污纳垢。
②收存起来。收~。~品。~书。储~。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臧声。本义:把谷物保藏起来。
2.储积,收藏store。
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 —— 《墨子·三辩》子不闻藏书者乎? ——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矿藏;收藏(收集保藏)
3.隐匿hide。
藏,匿也。 —— 《说文新附》慢藏海盗。 —— 《易·系辞上》即藏其尸,持童抵主人所。 —— 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 《吕氏春秋·察今》
藏掩(遮盖,隐瞒);藏拙(因怕丢丑而不显露自己的技能和意见);藏娇(把娇娃藏起来。指娶妾别居);藏名(隐匿名声)
4.怀有 nurse。
包藏;藏怒(怀藏怒火;怀恨于心)
藏
2zàngㄗㄤˋ基本解释
①储放东西的地方。~府。宝~。
②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道~。大~经。三~(佛教经典“经”、“律”、“论”三部分)。
③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族。
④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
⑤同“臟”。
详细解释
名词
1.收藏财物的府库storing place; depository。
五曰府,掌官契以治藏。 —— 《周礼·天官·宰夫》。治藏,藏文书器物。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 ——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宝藏兴焉。 —— 《礼记·中庸》俄而范氏之藏大火。 —— 《列子·黄帝》太宗尝发宝藏,令诸女择取之。 —— 《宋史·太宗七女传》
藏吏(负责宫内府库的官吏);库藏(仓库);藏户(仓库的出入口);藏府(公家的府库)
2.内脏。后作“脏”internal organs。
酒练五藏。 —— 汉· 枚乘《七发》五味者何?曰:五藏。 —— 《管子·水地》百骸九窍六藏。 —— 《庄子·齐物论》吸新吐故以练藏。 —— 《汉书·王吉传》
3.臟是后起的分别字,以别于“宝藏”的“藏”。
藏府(人体内脏器官的总称。同脏腑)
4.佛教或道教的经典的总称Buddhist or Taoist scriptures。
为景灵使,阅道藏。 —— 《宋史·王钦若传》
藏主(主持佛事的当家和尚);三藏(佛经经典分为经、律、论三个部分,总称“三藏”);道藏(道教书籍的总汇);释藏(佛教经典的总汇)
5.宝藏precious(mineral)deposits。
只道他掘了藏,原来却做了这样生意,故此有钱。 —— 《醒世恒言》
6.藏族 Tibetan。中国少数民族之一。分布于西藏和四川、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
7.西藏的简称。西藏地区 Xizang。
藏羊(西藏高原所产的羊);藏文(西藏的文字);藏香(西藏一带所产的一种线香)
8.另见 cáng。
藏
1cángㄘㄤˊ详细解释
动
1.储存。
《荀子•王制》:“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
收藏、储藏。
2.隐匿。如:“躲藏”、“藏拙”、“藏污纳垢”。
《论语•述而》:“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唐•李白〈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诗:“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
3.怀抱。
《易经•系辞下》:“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庄子•应帝王》:“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
名
◎姓。如南朝宋有藏凝之。
藏
2zàngㄗㄤˋ详细解释
名
1.储存东西的地方。
《礼记•月令》:“命百官,谨盖藏。”《史记•卷三○•平准书》:“山海,天地之藏也。”
宝藏。
2.内脏。
《淮南子•原道》:“夫心者,五藏之主也。”唐•李白〈东海有勇妇〉诗:“斩首掉国门,蹴踏五藏行。”
3.西藏的简称。
蒙藏一带。
4.边疆民族。主要分布于大陆地区西藏、西康、青海一带。旧称为“吐蕃”。
5.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卷八上•滇游日记八》:“宝台大寺,为立禅师所建,三年前立师东游请藏,久离此山。”
道藏、藏经。
藏
1cángㄘㄤˊ详细解释
1.躲藏;隐蔽。
隐藏、暗藏、藏起来。
2.储存。
收藏、藏书、珍藏。
3.姓。
藏
2zàngㄗㄤˋ详细解释
1.仓库;储存大量东西的地方。
宝藏。
2.佛教或道教经典的统称。
佛藏、道藏、大藏经。
3.西藏。
藏羚羊、青藏铁路。
4.指藏族。大陆少数民族之一。参见〈附录四─大陆少数民族表〉。
藏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43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64頁,第22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35頁,第2字
古文: 匨
音《唐韻》:昨郎切;《正韻》:徂郎切,𡘋音鑶。
《說文》:匿也。
《易・乾・文言》:潛龍勿用,陽氣潛藏。
例又,蓄也。
《易・繫辭》:君子藏器于身,待時而動。
音又,兹郎切,音臧──萆名。司馬相如〈子虛賦〉:其𡌨濕,則生藏莨、蒹葭。〔註〕藏莨,草中牛馬芻。
音又,才浪切,音臓。
《禮・月令》:謹蓋藏。〈晉語〉:文公之出也,豎豆須,守藏者也,不從。
例又,與臓通。
《周禮・天官・醫師》:參之以九藏之動。〔註〕正藏五,又有胃、膀胱、大腸、小腸。〔疏〕正藏五者,謂心、肝、脾、肺、腎,𡘋氣之所藏。
《白虎通》:人有五藏六府。何法?法五行六合也。
例《說文》:《漢書》通用臧。
注解
〔藏〕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藏〕字是多音字,拼音是cáng、zà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臧,五行属木。
〔藏〕字造字法是形声,臧声。本义是把谷物保藏起来。
〔藏〕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áng] ⑴ 隐避起来⑵ 收存起来㈡ [zàng] ⑴ 储放东西的地方⑵ 道教、佛教经典的总称⑶ 中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等省⑷ 中国西藏自治区的简称。⑸ 同“臟”。
藏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昨郞切頁碼第32頁,第6字續丁孫
藏
匿也。
鉉注臣鉉等案:《漢書》通用臧字。从艸,後人所加。
附注鈕樹玉新附考:「漢碑已有藏字,知俗字多起於分隸。」
白话解释
藏,隐匿(徐鉉等人加注说:《汉书》中通用“臧”字。字形采用“艸”作边旁,这是后人添加的)。
字形解说
金文字形從宀、從酉,爿聲。從宀,指收藏物品的房舍;從酉,指所收藏的酒;爿聲,指音讀。字表示收藏酒的地窖,引申為收藏。戰國文字或從金文字形作,或先假借臧為收藏字,而分化出從貝,臧聲的字。從貝,表示收藏財物。篆文假借臧為收藏字,徐鉉依據隸書新增從艸、臧聲的藏字。隸書從艸、臧聲做藏,為楷書所從。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藏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60頁,第7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97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7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44頁,第6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37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33頁,第4字 |
7 | 說文探原 | 第645頁,第2字 |
8 | 說文集注 | 第207頁,第2字 |
9 | 說文標整 | 第25頁,第11字 |
10 | 標注說文 | 第44頁,第8字 |
11 | 說文注箋 | 第355頁,第2字 |
12 | 說文詁林 | 第1932頁【後編】第14535頁 |
13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588頁,第5字 |
14 | 古字釋要 | 第99頁,第7字 |
15 | 新附通誼 | 第5頁,第4字 |
藏字的翻译
- hide, conceal; hoard, store up
- verbergen, verstecken, verheimlichen (V), bewahren, aufheben
- cacher, mettre de côté, emmagasiner, cachette, dépôt, écritures bouddhistes ou taoïstes, région du Tibet ou Xizang
藏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