肈
笔顺 反馈

复制

zhào ㄓㄠˋ

聿部 共14画 上下结构 U+8088
汉语字典

聿部

14画

8画

上下结构

zhao

zhào

YNAH 86 、 YNAG 98

HILQ IILQ

WMXB

33507

8088

[45131534511112] 点、横折、横、撇、横、斜钩、撇、点、横折、横、横、横、横、竖

肈字概述

折叠展开

〔肈〕字拼音是zhào 部首是聿, 总笔画是14画。

〔肈〕字是上下结构

〔肈〕字仓颉码是HILQ IILQ 五笔是YNAH 86 、 YNAG 98 四角号码是33507 郑码是WMXB

〔肈〕字的UNICODE是8088。 十进制为32904,UTF-32:00008088,UTF-8:E8 82 88。

肈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àoㄓㄠˋ

基本解释

同“”。

肈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聿部

武英殿刻本: 第2322頁,第1

同文書局本: 第972頁,第3

標點整理本: 第938頁,第4

集韻》同上(同「肇」)。又,《韻會》:戟屬。

注解

〔肈〕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聿部

〔肈〕字拼音是zhào,上下结构,可拆字为𫼉、聿

〔肈〕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ào] ⑴ 同“肇”。

肈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肈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肈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直小切頁碼421頁,第2

肈上諱。

鉉注臣鉉等曰:後漢和帝名也。案:李舟《切韻》云:擊也。从戈肁聲。

附注吳大溦古籀補:「古文肈、肇、肁三字竝通。」

附注《說文新證》:「甲骨文从戈、从戶,會以戈破戶之意,隸定當作『𫼉』。服方尊从聿,劉釗以為从『聿』聲。旭昇案:疑『肈』為从聿、𫼉聲,『肁』當為其省形。後世或作肇,《說文》肈、肁分為二字,學者多以為一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池沼反頁碼1006頁,第2行,第1

肈上諱。擊也。

鍇注臣鍇曰:「後漢孝和帝名也。當言始也,故從戈肁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直小切古音第-部頁碼2514頁,第1許惟賢1093頁,第3

肈上諱。

段注按許原書無篆體。但言上諱。後人乃補此篆。說詳《示部》。上諱者,漢和帝諱也。《後漢書》作肈。李賢引伏無忌《古今注》曰:肈之字曰始。音兆。許愼《說文》肈音大小反。上諱也。伏,許竝漢時人。而帝諱不同。葢應別有所據。玉裁按古有肈無肇。从戈之肈,漢碑或从殳。俗乃从攵作肇。而淺人以竄入許書《攴部》中。《玉篇》曰:肇俗肈字。《五經文字・戈部》曰:肈作肇,訛。《廣韵》有肈無肇。伏侯作《古今注》時𣃔無从攵之肇。李賢注《後漢書》亦𣃔不至認肈肇爲二字。葢伏侯作肁,與許作肈不同。和帝命名之義取始。肁者,始開也。引申爲凡始。故伏云諱肁,而易之之字作始。實則漢人肁字不行。衹用肈字訓始。如《詩・生民》傳,《夏小正》傳可證。外閒所諱者肈也。故許云諱肈此則伏,許不同之由。章懷之所疑。而今日《後漢書》正文作肇譌也。李舟《切韵》云:肈,擊也。其字从戈,肁聲。形音義皆合直小切。許諱其字故不爲之解。今《經典》肈字俗譌从攵。不可不正。《攴部》妄竄之肇,今己芟去。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今借為肁始字。

此肇戟字,肁⊙始。

訓始者係肁字。

肈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3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1069頁,第7字
3黃侃手批第798頁
4說文校箋第557頁,第10字
5說文考正第500頁,第2字
6說文今釋第1847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3107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220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69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332頁,第6字
11標注說文第535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4399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2324頁【補遺】第17865頁
14通訓定聲第1313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1098頁【崇文】第4389頁
16說文句讀第1818頁
17說文新證第834頁,第3字
18章授筆記第526頁,第5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941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167頁,第5字

肈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commence; to found; to devise. at first. to originate. to strike

肈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肈(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肈(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肈(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