緌
复制緌的意思
緌
ruíㄖㄨㄟˊ基本解释
①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
②像缨饰的下垂物。
③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
④系结。
⑤继续。
详细解释
名词
1.缨子tassels hanging from a hat or cap。
緌,系冠缨也。 —— 《说文》。谓缨之垂者。丧冠不緌。 —— 《礼记·檀弓》
2.古代冠带结在下巴下面的下垂部分。
冠緌缨。 —— 《礼记·内则》。孔颖达疏:“结缨颌下以固冠,结之余者,散而下垂,谓之緌。”
3.似缨饰的下垂物。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 唐· 虞世南《蝉》
4.古指有虞氏旌旗,以旄牛尾注于竿首为之。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游 flag。
緌章(古代旗竿顶端所饰的染色鸟羽或旄牛尾,用以别贵贱);緌旌(垂旒舒展的旗幡)
动词
1.系结tie。
蹑履緌冠。 —— 宋·佚名《沁园春·寿东屏》
2.继续continue。
緌,继也。 —— 《尔雅》
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未集中 部首: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221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929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891頁,第22字
音《廣韻》、《集韻》、《韻會》:儒隹切;《正韻》:如隹切,𡘋音蕤。
《說文》:系冠纓也。
《詩・齊風》:冠緌雙止。〔傳〕冠緌,服之尊者。
《儀禮・士冠禮》:其緌也。〔註〕緌,纓飾。
例又,《禮・檀弓》:范則冠而蟬有緌。〔註〕蟬,蜩也;緌爲蜩喙,長在腹下。
例又,《周禮・天官・夏采》〔註〕:緌,以旄牛尾爲之,綴于橦上,所謂注旄于干首者。
《釋名》:緌,有虞氏之旌也;注旄竿首,其形橤橤然也。
例《集韻》:緌,或作綏。詳綏字註。
注解
〔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未集中,康熙部首是糸部。
〔緌〕字拼音是ruí,左右结构,可拆字为糹、委。
〔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ruí] ⑴ 古时帽带打结后下垂的部分:“葛履五两,冠~双止。”⑵ 像缨饰的下垂物。⑶ 古代指有虞氏的旌旗,后泛指旌旗或旗帜的垂流。⑷ 系结。⑸ 继续。
緌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儒隹切頁碼第435頁,第24字續丁孫
緌
繼冠纓也。从糸委聲。
附注段玉裁改為「系冠纓垂者」。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五反切儒隹切頁碼第1033頁,第4行,第2字述
系冠纓也。從糸委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三上反切儒隹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2610頁,第2字許惟賢第1135頁,第6字
系冠纓𠂹者。
段注各本作系冠纓也。《韵會》無也字。皆非。今正。緌與纓無異材。垂其餘則爲緌。不垂則臿於纓卷閒。《內則》冠緌纓注曰:緌者,纓之餘也。《正義》曰:結纓頷下以固冠。結之餘者散而下垂謂之緌。按《玉藻》曰:有事然後緌。《檀弓》曰:喪冠不緌。扱其餘也。引申之爲旌旂之緌。以旄牛尾爲之。古字或作蕤。或叚綏爲之。
从糸。委聲。
段注儒徍切。古音在十六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旌旗之緌,乃「麾」之借。
以二帶繫帽為纓,到頸間二帶縛攏打一結者,曰緌。
緌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60頁,第13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05頁,第6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824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76頁,第8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16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906頁,第6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205頁,第3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410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750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43頁,第1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52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52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2692頁【補遺】第17911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233頁,第1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132頁【崇文】第452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880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545頁,第8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1202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06頁,第7字 |
緌字的翻译
- tassels hanging from hat
緌的字源字形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