燓
笔顺 反馈

复制

fén ㄈㄣˊ

火部 共16画 上下结构 U+71D3
汉语字典

火部

16画

12画

上下结构

fen

fén

SQQO 86 、 SRRO 98

DDF

FOFU

44809

71D3

[1234343412344334] 横、竖、撇、点、撇、点、撇、点、横、竖、撇、点、点、撇、撇、捺

燓字概述

折叠展开

〔燓〕字拼音是fén 部首是火, 总笔画是16画。

〔燓〕字是上下结构

〔燓〕字仓颉码是DDF 五笔是SQQO 86 、 SRRO 98 四角号码是44809 郑码是FOFU

〔燓〕字的UNICODE是71D3。 十进制为29139,UTF-32:000071d3,UTF-8:E7 87 93。

〔燓〕字的异体字是

燓的意思

折叠展开

fénㄈㄣˊ

基本解释

同“”。《説文•火部》:“燓,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集韻•文韻》:“焚,火灼物也。或作燓。”

燓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巳集中 部首:火部

武英殿刻本: 第1630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683頁,第9

標點整理本: 第633頁,第14

唐韻》:附袁切;《集韻》:符袁切,𡘋音煩。
說文》:燒切田也

又,《集韻》:符分,音汾──本作焚。詳焚字註。

注解

〔燓〕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巳集中,康熙部首是火部

〔燓〕字拼音是fén,上下结构,可拆字为棥、火

〔燓〕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fén] ⑴ 同“焚”。《説文•火部》:“燓,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集韻•文韻》:“焚,火灼物也。或作燓。”

燓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燓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燓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上反切附袁切頁碼336頁,第17

異體

燓燒田也。从火、棥,棥亦聲。

附注段玉裁改「燓」為「焚」,並注:「《玉篇》、《廣韻》有焚,無燓。……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者燓,知《火部》燓即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韻》可證也。」商承祚《殷虛文字類編》:「今證之卜辭,亦从林,不从棥,可為段說佐證。或又从草,於燒田之誼更明。」

附注《說文新證》:「从火、林,魯師實先以為會『燒其叢林草萊以事田獵』之意。甲骨文或从黃、从焚(或省為火),為『焚巫尫』之『焚』的專字。『黃』象突胸凸肚之尫;『黃』或作『文』,可能具有表音的作用;又或作『羌』(後加繩繫縛),當是焚羌之專字。」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九反切復喧反頁碼821頁,第7行,第2

燓燒田也。從火、棥,棥亦聲。

鍇注臣鍇曰:「今作焚。」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上反切符分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1934頁,第1許惟賢845頁,第6

焚燒田也。从火林。

段注各本篆作樊。解作从火棥。棥亦聲。今正。按《玉篇》、《廣韵》有焚無燓。焚符分切。至《集韵》、《類篇》乃合焚燓爲一字。而《集韵》廿二元固單出燓字,符袁切。竊謂棥聲在十四部。焚聲在十三部。份古文作彬。解云焚省聲。是許書當有焚字。況經傳焚字不可枚舉。而未見有燓。知《火部》燓卽焚之譌。玄應書引《說文》焚,燒田也。字从火。燒林意也。凡四見。然則唐初本有焚無燓。不獨篇,韵可證也。

焚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62頁,第10字
2陳昌治本第838頁,第1字
3黃侃手批第638頁
4說文校箋第430頁,第6字
5說文考正第399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1444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46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493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12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263頁,第3字
11標注說文第416頁,第8字
12說文注箋第3448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9946頁【補遺】第17513頁
14通訓定聲第3110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863頁【崇文】第3449頁
16說文句讀第1386頁
17說文新證第756頁,第2字
18古字詁林第八冊,第690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950頁,第2字

燓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燓(简·楚〔战国〕·曾侯乙墓) 楚〔战国〕 曾侯乙墓

燓(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燓(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