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的笔顺
吾的意思
吾
1wúㄨˊ基本解释
①我,我的。~身。~国。~辈。
②姓。
详细解释
代词
1.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我。
2.同本义I。
吾,我自称也。 —— 《说文》吾,我也。 —— 《尔雅·释诂》愿吾子之教之也。 —— 《仪礼·士冠礼》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 —— 《老子》莫吾知兮。 —— 《楚词·屈原·涉江》毋吾以也。 —— 《论语·先进》不吾知也。
3.按,在上古时代,“吾”和“我”在语法上有别,吾不用于动词后作宾语。
今者吾丧我。 —— 《庄子·齐物论》
吾侪(我等,我辈,我们);吾当(我);吾侬(我);吾谁与归(我将从谁);吾爱(我所爱的人);吾兄(对朋友的称呼;称自己的兄长);吾祖(我的祖先);吾与(我的同伴、同伙);吾庐(我的住所);吾党(我的同乡;吾辈)
4.我们 we。
吾匹(我类);吾曹(吾辈,吾俦,吾侪,吾等。我们);吾属(我等);吾伦(我辈);吾们(吾人。我们)
名词
◎姓。
动词
◎通“御”。抵御 resist 厚攻则吾,薄攻则薄吾。——《墨子》
吾
2yùㄩˋ基本解释
◎古同“御”,抵御。
详细解释
代
1.我。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楚辞•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2.我的。
《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唐•杜甫〈咏怀古迹〉诗五首之二:“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名
◎姓。如汉代有吾扈。
吾
1wúㄨˊ详细解释
◎参见“吾吾”条。
吾
2yúㄩˊ详细解释
1.我。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2.我的。
吾师、吾国、吾家。
3.姓。
吾
wúㄨˊ吾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7頁,第6字
同文書局本: 第180頁,第3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7頁,第12字
古文: 𠮣
音《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𡘋音梧。
《說文》:我自稱也。
《爾雅・釋詁》:吾,我也。
《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
《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𡘋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又,《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
《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又,《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音又,《集韻》:棒名。
《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
〇〔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𡘋存之。
例又,昆吾,國名。
《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例又,地名。
《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例又,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
《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
《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音又,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
《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
《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例又,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
《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
《後漢・郡國志》:陳留郡已吾縣。
例又,伊吾,地名。
《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例又,余吾,水名。
《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例又,《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例又,姓。
《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又,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又,古有肩吾子,隱者。
例又,《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音又,《集韻》、《類篇》𡘋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例又,山名。
《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音又,《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𡘋音牙──允吾,縣名。
《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例又,《讀書通》:童通作吾。
《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
《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注解
〔吾〕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吾〕字是多音字,拼音是wú、yù,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五、口,五行属木。
〔吾〕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五声。本义是我。
〔吾〕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wú] ⑴ 我,我的⑵ 姓。㈡ [yù] ⑴ 古同“御”,抵御。
吾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五乎切頁碼第41頁,第22字續丁孫
吾
我,自稱也。从口五聲。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阮孤反頁碼第126頁,第3行,第1字述
我自稱。從口五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五乎切古音第五部頁碼第224頁,第5字許惟賢第99頁,第5字
我自偁也。
段注偁各本作稱。誤。《釋詁》曰:吾,我也。
从口。五聲。
段注五乎切。五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支吾=支牾,吾子=牙子(小兒),金吾=金䥏,皆假字也。
支吾=支牾,金吾(僅官名)=金䥏,吾子=牙子(小兒也;牙,幼小也。),皆假字也。
孩子曰「吾子」,即牙子,牙,幼小也。漢官有金吾。吾係䥏之假字。支牾。
白话解释
吾,我,自称。字形采用“口”作边旁,“五”作声旁。
字形解说
從金文到楷書,吾字字形都是從口、五聲。從口,表示說話的動作;五聲,表示音讀。金文「五」字或作疊體形。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吾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76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17頁,第1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0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4頁,第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7頁,第5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65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08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768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3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1頁,第11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3頁,第6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4頁,第1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132頁【補遺】第16302頁【後編】第1817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563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24頁【崇文】第49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58頁 |
17 | 章授筆記 | 第64頁,第5字 |
18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25頁,第1字 |
19 | 古字釋要 | 第127頁,第1字 |
吾字的翻译
- i, my, our; resist, impede
- ich , mein , Wu (Eig, Fam)
- (arch.) je, mon
吾的字源字形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楚〔战国〕 简 包山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汉 简 张家山
汉 石经 熹平石经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唐 传抄 唐代石刻篆文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汗简
宋 传抄 古文四声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