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的笔顺
吟的意思
吟
yínㄧㄣˊ基本解释
①唱,声调抑扬地念。~咏。~诵。~味(吟咏玩味,体味)。~讽(吟咏讽诵)。
②叹息,痛苦的声音。~啸(a.悲哀愤慨地长叹;b.吟咏)。呻~。
③.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秦妇~。
④鸣,叫。风~。猿~。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呻吟、叹息。
2.同本义sigh; groan。
吟,呻也。 —— 《说文》吟,叹也。 —— 《苍颉篇》呿吟至微。 —— 《素问·宝命全形论》。注:“谓吟叹也。”昼吟宵哭。 —— 《战国策·楚策》相送悲吟不尽情,关山陇坂高无极。 —— 明· 何景明《陇右行送徐少参》
吟呻(呻吟。因痛苦而发出哼哼声);吟啸(悲叹;哀号)
3.吟咏;诵读chant; recite。
倚树而吟。 —— 《庄子·德充符》则将吴吟。 —— 《战国策·秦策》。注:“歌吟也。”盗跖吟口。 —— 《荀子·不苟》吟青黄。 —— 《汉书·礼乐志》。注:“谓歌诵也。”
吟盐咏絮(对盐吟咏女子的赞词);吟月(对月吟诗);吟弄(吟唱;吟咏);吟呻(吟咏;推敲诗句);吟玩(吟咏玩赏);吟颂(讴吟歌诵);吟诗(吟诵诗歌);吟歌(吟咏歌唱);吟写(吟咏抒写)
4.鸣,叫sing。
熊咆龙吟。 —— 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吟叫(鸣叫);吟吼(吼叫);吟鸟(善鸣的鸟);吟蛩(鸣叫着的蟋蟀);吟鸣(鸣叫);吟啸(呼啸;呼叫);吟虫(善鸣的虫)
5.作诗,写诗;推敲字句compose。
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 —— 卢延让《苦吟》
吟怀(作诗的情怀);吟讽(作诗。亦谓作诗讽刺)
名词
1.古典诗词的一种名称 [song ( as a type of classical poetry )]。如:吟卷(诗册;诗稿);吟草(诗稿);吟轴(诗卷;诗册);吟笺(诗稿);吟集(诗集);《秦中吟》
2.诗人 poet。如:吟肩(诗人的肩膀);吟骨(诗人的精神);吟客(诗人);吟堂(诗人的堂室,书斋);吟眸(诗人的视野);吟笔(诗人的笔);吟窗(诗人的居住的窗户);吟魂(诗人的灵魂)
吟
yínㄧㄣˊ详细解释
动
1.痛苦时发出的声音。
元•戴侗《六书故•卷一一•吟》:“痛为呻吟。”
2.叹息。
《战国策•楚策一》:“雀立不转,昼吟宵哭。”
3.咏、诵。
《庄子•德充符》:“倚树而吟,据槁梧而瞑。”
吟咏。
4.啼叫、鸣叫。
《文选•司马相如•长门赋》:“孔雀集而相存兮,玄猿肃而长吟。”《文选•曹植•杂诗六首之二》:“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5.口吃、话说不清楚。
《后汉书•卷三十四•梁统传》:“为人鸢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
名
◎古代一种诗体的名称。
宋•严羽《沧浪诗话•诗体》:“古词有〈陇头吟〉,孔明有〈梁父吟〉,文君有〈白头吟〉。”
吟
yínㄧㄣˊ详细解释
1.因忧愁、悲伤或痛苦发出的声音;叹息。
哀吟、呻吟、悲吟。
2.吟咏。
吟诗、吟哦、行吟、诗歌吟唱。
3.鸣;啼。
猿吟、虫吟、蝉吟。
4.古代诗歌题名;乐府及仿乐府题名。
白头吟、秦妇吟、游子吟。
5.词牌名之一。
水龙吟、越江吟。
6.姓。
吟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12頁,第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7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5頁,第7字
古文: 唫 、 㕂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魚音切,音崟。
《說文》:呻也。
《廣韻》:歎也。
例又,《增韻》:哦也、咏也、鳴也。
《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
《戰國策》:晝吟宵哭。
《楚辭・漁父》:行吟澤畔。
《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
《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例又,姓。
《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又,音含。
《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
〇〔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音又,《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音又,《集韻》:宜禁切,音𩒻──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又,音噤。
《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又,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
例《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注解
〔吟〕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吟〕字拼音是yí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今,五行属木。
〔吟〕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今声。唫为吟的本字。本义是呻吟、叹息。
〔吟〕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yín] ⑴ 唱,声调抑扬地念⑵ 叹息,痛苦的声音⑶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名称⑷ 鸣,叫
吟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魚音切頁碼第44頁,第7字續丁孫
吟
呻也。从口今聲。
䪩
吟或从音。
訡
或从言。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三反切銀欽反頁碼第132頁,第7行,第1字述
呻也。從口今聲。
鍇注臣鍇曰:「吟,申气之聲也。」
反切………頁碼第132頁,第7行,第2字述
吟或從音。
反切………頁碼第132頁,第7行,第3字述
或從言。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二上反切魚音切古音第七部頁碼第239頁,第3字許惟賢第106頁,第5字
呻也。从口。今聲。
段注魚音切。七部。
吟或从音。
白话解释
吟,低声唱诵。字形采用“口”作边旁,“今”作声旁。,有的“吟”字采用“音”作边旁。有的“吟”写作“訡”,采用“言”作边旁。
字形解说
此字始見於戰國文字。戰國文字、篆文、楷書字形從口、今聲。從口,指口中吟咏的動作;今聲,表示音讀。《說文》或體偏旁或從「音、言」:從言,表示語詞吟咏;從音,表示帶有音律的節奏感。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吟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2頁,第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25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0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8頁,第19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51頁,第18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80頁,第5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36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834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80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3頁,第25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8頁,第5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55頁,第3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2231頁【補遺】第16317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363頁,第4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32頁【崇文】第52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0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二冊,第125頁,第3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43頁,第4字 |
吟字的翻译
- sing, hum; recite; type of poetry
- summen , wehklagen, aufstöhnen
吟的字源字形
楚〔战国〕 简 上博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