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ㄨˊ

灬部 共12画 上下结构 7121 CJK 基本汉字
说文解字

灬部

12画

8画

上下结构

wu

RLGO 86 、 TGLO 98

OTF

MAEU

80331

7121

[311222214444] 撇、横、横、竖、竖、竖、竖、横、点、点、点、点

無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武扶切頁碼424頁,第6

𣠮

異體𣞣、無

𣠮亡也。从兦𣞤聲。

无奇字𣞣,通於元者,虛𣞣道也。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附注吳大澂古籀補:「古『無』字不从『亾』。」

附注《說文新證》:「亡(讀同無)或無的分化字,从亡、無,兩者都兼聲也兼義。」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四反切文區反頁碼1011頁,第6行,第1

无亡也。從亡橆聲。

鍇注臣鍇曰:「橆音武。」

反切………頁碼1011頁,第6行,第2

奇字。無通於无者,虚無道也。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鍇注臣鍇曰:「无者,虚無也。無者對有之稱,自有而無。无謂萬物之始。未始有有始也,道者象帝之先道者,始初之爲也,實無也。無則不容立言,故強名之曰道。強者非得意而樂受之言,欲明其趣,故強引而名之以爲立言之本。夫天地之初,天動而上,地成而下,水流溼,火就燥,誰使之然哉?故歸之自然。無動而生有,無者有初也。夫謀事在治,其始及其中也,則不足以治之矣,故道每貴於无,无則易治,是以聖人尚簡。《易》乾以《易》知坤,以簡能者據其初也。若治器先治其鑛璞,故曰通於无。虚无,道也。《淮南子》曰:『天不滿西北。』至此屈曲也,不滿則无也。若如初說,則中橫畫直;如王述說,中橫畫垂,俱指事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二下反切武夫切古音第五部頁碼2535頁,第2許惟賢1102頁,第1

无亡也。

段注凡所失者,所未有者皆如逃亡然也。此有無字之正體。而俗作無。無乃𣞤之隷變。𣞤之訓豐也。與無義正相反。然則隷變之時。昧於亡爲其義。𣞤爲其聲。有聲無義。殊爲乖繆。古有叚𣞤𣠮者。要不得云本無二字。漢隷多作𣠮可證也。或叚亡爲無者,其義同。其音則雙聲也。

从亡。𣞤聲。

段注按不用莫聲而用𣞤聲者,形聲中有會意。凡物必自多而少而無。《老子》所謂多藏必厚亡也。武夫切。五部。古音武夫與莫胡二切不別。故無,模同音。其轉語則《水經注》云燕人謂無爲毛,楊子以曼爲無,今人謂無有爲𣳚有皆是也。

无,奇字無也。

段注謂古文奇字如此作也。今六經惟易用此字。

通於元者。

段注元俗刻作无。今依宋本正。《禮運》曰:是謂合莫。注引《孝經說》曰:上通元莫。《正義》云:上通元莫者,《孝經緯》文。言人之精靈所感。上通元氣寂寞。引之者證莫爲虛無也。正本元字作无。謂虛無寂寞。義或然也。按此注疏今本譌誤不可讀。而北宋本可據正。疏正本字當是《定本》之誤。謂鄭引上通元莫,顏師古《定本》作无莫也。依許云通於元者,虛无道也。則《孝經緯》必作元莫矣。葢其義謂上通元始。故其字形亦用元篆。上毌於一。

虛无道也。

段注謂虛无之道上通元氣寂寞也。《玉篇》曰:无,虛无也。奇字之无與篆文之𣞤義乃微別。許說其義。非僅說其形也。

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

段注此稱王育說又无之別一義也。亦說其義。非說其形。屈猶傾也。天傾西北。地不滿東南。見《列子》及《素問》。天傾西北者,謂天體不能正圜也。

白话解释

無,没有。字形采用“亡”作边旁,采用“無”作声旁。“无”,这是一个奇字,是“元”的撇画向上贯通而产生的奇字。王育说,天穹向西北弓屈叫作“无”。

字形解说

甲骨文、金文字形皆從大、手中持物,正像人兩手持舞具而舞的樣子,為「舞」、「無」之初文。戰國楚系文字其上部作四豎二橫畫,下部作二木形,已不見舞蹈之意,而秦系文字仍作從大、兩手持舞具之形。篆文字形則於秦系文字之中加一「亡」字,成為從亡、?聲之形構,隸定當作「?」,而與「舞蹈」字區別為二。「亡」為逃亡,引申為消失、沒有,作為形符,表示義與消失、沒有有關;?,隸變作「無」,義為舞蹈,於此作為不示義的聲符,表示音讀。隸書從篆文之形而隸定作「」,或省變為「」,從火、?省聲,為今日通行之形。《說文》另收有奇字「」,隸定作「」,未詳構字之意。在六書中,甲骨文、金文及戰國文字字形屬於合體象形,篆文、隸書及楷書字形屬於形聲。

無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839頁,第4字
2陳昌治本第1075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803頁
4說文校箋第560頁,第12字
5說文考正第504頁,第1字
6說文今釋第1859頁,第2字
7說文約注第3124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6254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687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334頁,第9字
11標注說文第538頁,第3字
12說文注箋第4428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12409頁【補遺】第17877頁
14通訓定聲第1596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1105頁【崇文】第4417頁
16說文句讀第1829頁
17說文新證第872頁,第1字
18章授筆記第531頁,第2字
19古字詁林第九冊,第1010頁,第1字
20古字釋要第1177頁,第2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