䜌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上 部首:言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18頁,第1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80頁,第10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55頁,第4字
古文: 𤔪
音《唐韻》:呂員切,戀平聲。
《說文》:亂也。一曰治也,一曰不絕也。
《玉篇》:理也。又,《六書正譌》:繫也。
例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南䜌縣,屬鉅鹿郡。
音又,《廣韻》:落官切;《集韻》:盧丸切,𡘋音鑾──義同。
例又,《六書統》與鑾同,鈴名。
《總要》:,聲音諧也。从音絲,取連續義。小篆从言作䜌,借和鈴,加金別作鑾。
《舉要》:,與䜌同。
音又,《廣韻》:力卷切;《集韻》:龍眷切,𡘋音戀。
《類篇》:言不絕也。
例又,《廣韻》:何承天云:姓也。漢有䜌祕,爲南郡太守。
注解
〔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上,康熙部首是言部。
〔䜌〕字拼音是luán,左中右结构,可拆字为、言。
〔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uán] ⑴ 乱。《説文•言部》:“䜌,亂也。”⑵ 治。《説文•言部》:“䜌,治也。《玉篇•言部》:“䜌,理也。”⑶ 连续不断。《説文•言部》:“䜌,不絶也。”⑷ 系。《六書正譌•先韻》:“䜌,係也。”⑸ 姓。《廣韻•線韻》:“䜌,何承天云:‘姓也。漢有䜌秘,為汝南郡太守。’”
䜌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䜌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