蠪
复制
虫部 共22画 上下结构 882A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蠪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637頁,第19字
同文書局本: 第1102頁,第3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77頁,第27字
音《唐韻》:盧紅切;《集韻》:盧東切,𡘋音聾。
《爾雅・釋蟲》:蠪,虰螘,〔註〕赤駁蚍蜉也。
例又,蠪蛭,獸名。
《山海經》:鳧麗之山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九首、虎爪,名曰蠪蛭,其音如嬰兒,是食人。
例又,蚗蠪。
《史記・龜筴傳》:明月之珠,出于江海,藏于蚌中,蚗蠪伏之。
例又,鮭蠪,神名。
《莊子・達生篇》:東北方之下者,倍阿鮭蠪躍之。〔註〕鮭蠪,狀如小兒,長一尺四寸,黑衣,赤幘,大冠,帶劒、持戟。
例又,蠪蜂。
《本草》:生肇慶府,附橄欖樹,有手足,與木葉無異,鳴則自呼。
音又,《集韻》:力鐘切,音龍──義同。一曰竹蟻。
注解
〔蠪〕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蠪〕字拼音是lóng,上下结构,可拆字为龍、虫。
〔蠪〕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lóng] ⑴ 〔鲑( guī )~〕古代传说中的神名,如“东北方之下者,倍阿~~跃之。”⑵ 古书上说的一种大蚂蚁。
蠪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蠪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