蛖
复制
虫部 共13画 左右结构 86D6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蛖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中 部首:虫部
武英殿刻本: 第2581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77頁,第21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50頁,第27字
音《唐韻》、《集韻》、《正韻》𡘋步項切,音棒。
《說文》:蜃屬。
《爾雅・釋魚》:蚌含漿。
《本草》:生江漢渠瀆閒,殼堪爲粉。
《呂氏春秋》:月望,則蚌蛤實。左思〈吳都賦〉:蚌蛤珠胎,與月虧全。
《拾遺記》:隂泉在寒山之北,有黑蚌飛翔來去。
音又,《正韻》:蒲浪切,傍去聲──義同。
音又,《唐韻古音》:步孔切,郭璞《山海經》歐絲野〔贊〕:女子鮫人,體近蠶蚌;出珠匪甲,吐絲匪蛹;化出無方,物豈有種。
音又,《集韻》:白猛切,音𩶁──與蠯通。
音又,敷容切,音丰──與蜂通。
例或作蜯、蛖。
注解
〔蚌〕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中,康熙部首是虫部。
〔蚌〕字是多音字,拼音是bàng、bèng,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虫、丰,五行属水。
〔蚌〕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虫,丰声。本义是一种软体动物。有的能产珍珠。
〔蚌〕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bàng] ⑴ 生活在淡水里的一种软体动物,介壳长圆形,表面黑褐色,壳内有珍珠层,有的可以产出珍珠㈡ [bèng] ⑴ 〔~埠( bù )〕地名,在中国安徽省。
蛖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蛖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