疸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疒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46頁,第10字
同文書局本: 第771頁,第4字
標點整理本: 第725頁,第5字
音《唐韻》:丁幹切;《集韻》:得案切,𡘋音旦。
《說文》:黃病也。
《內經》:目黃,溺黃赤,安臥者黃疸,已食如饑者胃疸。方書:疸有五,黃胖、黃疸、酒疸、穀疸、女勞疸。
音又,《廣韻》:多旱切;《集韻》:黨旱切,𡘋音亶──義同。
例又,惡創也。亦作癉。
注解
〔疸〕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疒部。
〔疸〕字拼音是dǎn,半包围结构,可拆字为疒、旦,五行属火。
〔疸〕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dǎn] ⑴ 〔黄~〕病名,病人的皮肤、黏膜和眼球的巩膜等都呈黄色,是由胆汁的胆红素大量出现在血液中所引起。亦作“黄病”。㈡ [da] ⑴ 见“ 疙瘩 ”( gēda )。
疸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疸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