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辰集中 部首:木部
武英殿刻本: 第1241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519頁,第9字
標點整理本: 第465頁,第7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正韻》𡘋之夜切,音蔗。
《說文》:桑屬。
《蠶書》:柘葉飼蠶爲絲,中琴瑟絃,淸響勝凡絲。
例又,《周禮・考工記》:弓人取幹之道,柘爲上。
例又,《禮・投壷》:矢以柘若棘,毋去其皮。
例又,《本草》:其本染黃赤色,謂之柘黃,天子服。
例又,崔豹《古今註》㊟:桑實曰葚,柘實曰佳。
例又,奴柘。
《本草》𨻰藏器餘㊟:似柘節,有刺,冬不彫。
例又,《南方草木狀》:諸柘,一曰甘蔗。宋玉〈招䰟〉:胹龞炮羔,有柘漿些。
例又,縣名。
《前漢・地理志》:屬淮陽郡。
例又,山名。
《山海經》:松山之北有柘山。
例又,姓。
《統譜》:春秋柘稽,漢柘溫舒。
音又,《唐韻古音》:之怒切。
《詩・大雅》:攘之剔之,其檿其柘,帝遷明德,串夷載路。
注解
〔柘〕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辰集中,康熙部首是木部。
〔柘〕字拼音是zhè,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木、石,五行属木。
〔柘〕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zhè] ⑴ 落叶灌木或乔木,树皮有长刺,叶卵形,可以喂蚕,皮可以染黄色,木材质坚而致密,是贵重的木料⑵ 古同“蔗”,甘蔗。
柘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柘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