吁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05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174頁,第1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02頁,第10字
古文: 𠮲
音《唐韻》:况于切;《集韻》、《韻會》:匈于切,𡘋音訏。
《說文》:驚也。
《玉篇》:疑怪之辭也。
《廣韻》:嘆也。
《書・堯典》:帝曰:吁!嚚訟,可乎。
《詩・周南》:云何吁矣。
例又,留吁,赤狄別種。
《春秋・宣十六年》:晉人滅赤狄、甲氏及留吁。又,省作于。
《詩・周南》:于嗟麟兮。〈召南〉:于嗟乎騶虞。
音又,《集韻》:雲俱切,音迂──義同。
音又,《集韻》、《正韻》𡘋休居切──與噓同。王充《論衡》:猪馬以气吁之。
音又,《廣韻》、《集韻》𡘋王遇切,音芋──義同。
例《說文》本作。
注解
〔吁〕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吁〕字是多音字,拼音是xū、yù,左右结构,可拆字为口、于,五行属木。
〔吁〕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口,于声。本义是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
〔吁〕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xū] ⑴ 叹息⑵ 叹词,表示惊疑㈡ [yù] ⑴ 为某种要求而呼喊
吁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吁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