骹
复制
骨部 共15画 左右结构 9AB9 CJK 基本汉字
康熙字典
骹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亥集上 部首:骨部
武英殿刻本: 第3466頁,第1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449頁,第6字
標點整理本: 第1444頁,第21字
音《唐韻》:口交切;《集韻》、《韻會》、《正韻》:丘交切,𡘋音敲。
《說文》:脛也。
《廣韻》:脛骨近足細處。
《周禮・冬官・考工記・輪人》:參分其股圍,去一以爲骹圍。〔註〕骹謂近牙者也,言骹以喻其細。
例又,《周禮・冬官・考工記・弓人》〔註〕:齊人名手足掔爲骹。
例又,《爾雅・釋畜》:馬四骹皆白,驓。〔註〕骹,膝下也。
例又,揚子《方言》:骹謂之銎。〔註〕卽矛刃。
《類篇》或作𩨟。
音又,《集韻》:居肴切,音交。又,下巧切,音佼。又,後敎切,音效。又,口敎切,敲去聲──義𡘋同。
音又,《集韻》:虛交切,音哮──與髇同,鳴鏑也。
注解
〔骹〕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亥集上,康熙部首是骨部。
〔骹〕字是多音字,拼音是qiāo、xiāo,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骨、交。
〔骹〕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qiāo] ⑴ 胫骨近脚处较细的部分,亦指脚:“坐石浸两~,炎肤起芒粟。”⑵ 轴状物体较细的部分:“参分其股围,去一以为~围。”㈡ [xiāo] ⑴ 古同“髇”,响箭。
骹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骹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