𢖽
字义 反馈

𢖽

复制

zhì ㄓˋ

心部 共6画 上下结构 U+225BD
汉语字典

心部

6画

3画

上下结构

zhi

zhì

FNU

GP

BWZ

225BD

[1214544]

𢖽字概述

折叠展开

〔𢖽〕字拼音是zhì 部首是心, 总笔画是6画。

〔𢖽〕字是上下结构

〔𢖽〕字仓颉码是GP 五笔是FNU 郑码是BWZ

〔𢖽〕字的UNICODE是225BD。 十进制为140733,UTF-32:000225bd,UTF-8:F0 A2 96 BD。

〔𢖽〕字的异体字是

𢖽的意思

折叠展开

zhìㄓˋ

基本解释

同“”。

𢖽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上 部首:心部

武英殿刻本: 第902頁,第7

同文書局本: 第376頁,第21

標點整理本: 第320頁,第19

古文: 𢗍

唐韻》、《集韻》、《韻會》:職吏切;《正韻》:支義切,𡘋音鋕。
說文》:从心,之聲。志者,心之所之也。
論語》:志於道。〈詩序〉:在心爲志。

又,《廣韻》:意慕也。
儀禮・大射儀》:不以樂志。〔註〕志者,意所擬度也。
禮・少儀》:問卜筮曰:義歟,志歟。義則可問,志則否。〔註〕義,正事也;志,私意也。

又,準志也。
書・盤庚》:若射之有志。〔疏〕如射之有所準志,志之所主,欲得中也。

又,章志也。
禮・檀弓》:孔子之喪,公西赤爲志焉;子張之喪,公明儀爲志焉。〔疏〕故爲盛禮,以章明志識也。

又,本志也。
左傳・襄元年》:謂之宋志。〔註〕言宋本志在攻取彭城也。

又,《左傳・昭二十五年》:以制六志。〔註〕爲禮,以制好惡喜怒哀樂六志。又,記也,與誌同,或作識。
周禮・春官》:小史掌邦國之志。
前漢書》:有十志。師古曰:志,記也,積記其事也。
後漢・劉駿傳》:博見彊志。

又,《集韻》:昌志切──與幟通,旗也。
史記・張丞相傳》:沛公以周昌爲職志。

又,箭鏃也。
爾雅・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註〕鏃,今之錍箭;志,今之骨骲。

又,叶眞而切,音支。
楚辭・九章》:昔君與我成言兮,曰黃昏以爲期;羌中道而回畔兮,反既有此他志。

注解

〔志〕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上,康熙部首是心部

〔志〕字拼音是zhì,上下结构,可拆字为士、心,五行属

〔志〕字造字法是形声。从心,士声。战国文字,从心之,之亦声。意为心愿所往。本义是志气,意愿:心之所向,未表露出来的长远而大的打算。

〔志〕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zhì] ⑴ 意向⑵ 记在心里⑶ 记载的文字⑷ 记号⑸ 〈方〉称轻重,量长短、多少⑹ 姓。

𢖽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𢖽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𢖽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十下反切職吏切頁碼350頁,第1

𢗍

異體志、𢖽

𢗍意也。从心𡳿聲。

附注段玉裁注:「此篆小徐本無,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為十九文之一……許《心部》無『志』者,葢以其即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二十反切職吏切頁碼850頁,第3行,第1

𢗍意也。從心之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十下反切職吏切古音第一部頁碼2006頁,第1許惟賢876頁,第3

𢗍意也。从心㞢。㞢亦聲。

段注按此篆小徐本無。大徐以意下曰志也補此爲十九文之一。原作从心之聲。今又增二字。依大徐次於此。志所以不錄者《周禮》保章氏注云:志古文識。葢古文有志無識。小篆乃有識字。保章注曰:志古文識。識,記也。《哀公問》注曰:志讀爲識。識,知也。今之識字,志韵與職韵分二解。而古不分二音。則二解義亦相通古文作志。則志者,記也,知也。惠定宇曰:《論語》賢者識其大者,蔡邕石經作志。多見而識之,《白虎通》作志。《左傳》曰以志吾過。又曰且曰志之。又曰歲聘以志業。又曰吾志其目也。《尙書》曰若射之有志。《士喪禮》志矢注云志猶擬也。今人分志向一字。識記一字。知識一字。古衹有一字一音。又旗幟亦卽用識字。則亦可用志字。《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志之所之不能無言。故識从言。《哀公問》注云志讀爲識者,漢時志識已殊字也。許《心部》無志者,葢以其卽古文識而識下失載也。職吏切。一部。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意也,即識之古文,後人作誌。

即識之古文。

志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689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869頁,第6字
3黃侃手批第663頁
4說文校箋第447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415頁,第4字
6說文今釋第1499頁,第3字
7說文約注第2551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5078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2203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273頁,第10字
11標注說文第432頁,第4字
12說文注箋第3586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10278頁【補遺】第17569頁【後編】第14658頁
14通訓定聲第713頁,第1字
15說文義證第889頁【崇文】第3553頁
16章授筆記第427頁,第4字
17古字詁林第八冊,第946頁,第1字
18古字釋要第977頁,第5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