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字概述
〔鞍〕字拼音是ān 部首是革, 总笔画是15画。
〔鞍〕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土。
〔鞍〕字仓颉码是TJJV 五笔是AFPV 四角号码是43544 郑码是EEWZ 中文电码是7254 区位码是1616。
〔鞍〕字的UNICODE是978D。 十进制为38797,UTF-32:0000978d,UTF-8:E9 9E 8D。
〔鞍〕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一级汉字。
〔鞍〕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是次常用字。
〔鞍〕字的异体字是 鞌
鞍的笔顺
鞍的意思
鞍
ānㄢ基本解释
◎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马~。~鞒。~韂( chàn )(马鞍和垫在马鞍下面的东西。亦称“鞍鞯”)。
详细解释
名词
◎(形声。从革,安声。本义:马鞍) 同本义saddle。
鞌,鞁具也。 —— 《说文》令皆下马解鞍。 —— 《汉书·李广传》投鞌高如城者数所。 —— 《汉书·韩安国传》汉王下马踞鞍而问。 —— 《史记·留侯世家》。
鞍桥(指马鞍。因马鞍的形状像桥而得名);鞍辔(骑马的用具。鞍为坐具,辔为控马的缰束)
鞍
ānㄢ详细解释
名
1.马背上的骑垫。即马鞍。
《汉书•卷五四•李广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南朝梁•无名氏〈木兰诗〉二首之一:“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
2.地名。春秋时齐地,故址约今之山东省济南市。
鞍
ānㄢ详细解释
◎安放在骡、马等牲口背上,供人骑坐或驮运东西的垫具。
鞍子、鞍辔、马鞍、玉勒雕鞍。
鞍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戌集中 部首:革部
武英殿刻本: 第3318頁,第8字
同文書局本: 第1387頁,第24字
標點整理本: 第1378頁,第30字
例《韻會》同上(同「鞌」)。
《前漢・李廣傳》:令皆下馬解鞍。
注解
〔鞍〕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戌集中,康熙部首是革部。
〔鞍〕字拼音是ān,左右结构,可拆字为革、安,五行属土。
〔鞍〕字造字法是形声。从革,安声。本义是马鞍。
〔鞍〕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ān] ⑴ 套在骡马背上便于骑坐的东西
鞍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烏寒切頁碼第85頁,第2字續丁孫
鞌
異體鞍
馬鞁具也。从革从安。
附注《玉篇・革部》:「鞌,亦鞍。」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六反切恩干反頁碼第234頁,第5行,第2字述
馬鞁具也。從革安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三下反切烏寒切古音第十四部頁碼第436頁,第8字許惟賢第197頁,第6字
馬鞁具也。
段注此爲跨馬設也。《左傳》。趙𣃼以良馬二。㴉其兄與叔父。左師展將以公乘馬而歸。三代時非無跨馬者矣。《春秋經》有鞌字。
从革。安聲。
段注烏寒切。十四部。
鞍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168頁,第1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238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188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115頁,第13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109頁,第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387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666頁,第5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1546頁,第3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567頁,第3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69頁,第2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115頁,第1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852頁,第5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3334頁【補遺】第16493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807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236頁【崇文】第941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331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三冊,第280頁,第3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294頁,第9字 |
鞍字的翻译
- saddle; any saddle-shaped object
- Sattel <Pferd&gt (S)
- selle (équitation)
鞍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