賜的笔顺
賜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酉集中 部首:貝部
武英殿刻本: 第2893頁,第13字
同文書局本: 第1209頁,第15字
標點整理本: 第1186頁,第6字
音《唐韻》、《集韻》、《韻會》𡘋斯義切,思去聲。
《說文》:予也。
《篇海》:錫也。
《禮・曲禮》:三賜不及車馬。〔註〕三賜,三命也。〔疏〕受命,卽受賜。又,〈玉藻〉:凡賜,君子與小人不同「日」。
例又,《公羊傳・僖二年》:虞郭之相救,非相爲賜。〔註〕賜,猶惠也。
例又,《玉篇》:賜,施也、空盡也。
例又,姓。
《玉海》:齊大夫𥳑子賜之後。
例《正字通》:俗作𧶽,非。
注解
〔賜〕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酉集中,康熙部首是貝部。
〔賜〕字拼音是cì,左右结构,可拆字为貝、易。
〔賜〕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ì] ⑴ 见“赐”。
賜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斯義切頁碼第204頁,第26字續丁孫
賜
予也。从貝易聲。
附注徐鍇繫傳:「賜之言易也,有故而與之也。」吳大澂古籀補:「古賜字从目不从貝。」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十二反切絲義反頁碼第523頁,第4行,第1字述
予也。從貝易聲。
鍇注臣鍇曰:「從難易之易,賜之言易也,有故而與之也。《禮記》曰:『慶賜遂行,無有不當。』」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六下反切斯義切古音第十六部頁碼第1120頁,第6字許惟賢第494頁,第9字
予也。
段注《釋詁》。賚貢錫畀予況賜也。七字轉注。凡經傳云錫者,賜之假借也。《公羊傳》曰:錫者何。賜也。賜者,與之通稱。《禹貢》。納錫大龜。乃下與上之詞。又《玉藻》言賜君子,與小人者,別言之。統言則不別也。《方言》曰:賜,盡也。此借賜爲澌。澌,盡也。盡之字俗作儩。
从貝。易聲。
段注斯義切。十六部。
白话解释
赐,给予。字形采用“贝”作边旁,“易”作声旁。
字形解说
甲骨金文一般用「易」借為賜字。易本從匜皿盛水,宜為益字本義,示水多,由西周〈德鼎〉、〈叔德簋〉的不省字形可證。一般易字從匜皿省形。金文有增貝作賜,或有訛貝為目,如〈虢季子白盤〉。至戰國的中山器有調整作上下式的寫法。戰國竹簡無論楚簡或秦簡均固定從貝,而作左右式的結構。篆文以後字形均承此固定不變。《說文》:「賜,予也。从貝、易聲。」段注:「〈釋詁〉:『賚、貢、錫、畀、予、況,賜也。』七字轉注。凡經傳云錫者,賜之假借也。」在六書中屬於形聲。
賜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03頁,第10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517頁,第4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401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258頁,第2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51頁,第2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893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1552頁,第2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3346頁,第2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322頁,第1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159頁,第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256頁,第1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058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6487頁【補遺】第16952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2124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539頁【崇文】第2153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821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六冊,第189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623頁,第4字 |
賜字的翻译
- give, bestow favors; appoint
- erlauben; gestatten; gewähren (V)
- accorder, conférer
賜的字源字形
战国 金文 战国晚期
战国 金文 战国
楚〔战国〕 简 包山
楚〔战国〕 简 信阳
楚〔战国〕 简 新蔡葛陵
楚〔战国〕 简 上博
秦 简 放马滩
秦 简 睡虎地
秦 简 岳麓书院
秦 简 龙岗
秦 简 关沮
汉 简 张家山
唐 石经 开成石经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