茬的笔顺
茬的意思
茬
cháㄔㄚˊ基本解释
①庄稼收割后余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子。麦~。
②同一块田地上庄稼种植或收割的次数。头~。
③短而硬的头发、胡子。胡~子。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艸,在声。( chí )本义:草茂盛的样子。
2.栽培植物(如麦子、玉米、苜蓿、豆或草)收割后余留的残株 stubble。如:麦茬。
3.[量]∶指在同一块地上,农作物种植或生长的次数 crop。如:这块地里一年种几茬。
4.一批,一组[人或事物] batch。如:又一茬新人成长起来了。
茬
cháㄔㄚˊ详细解释
1.〈书〉草盛的样子。
2.草木或庄稼被割断后,留在地里的残茎和根;也指断口处。
麦茬、刨玉米茬儿、齐刷刷的新断茬儿。
3.未刮净或新长出的头发、胡须的短根儿或碎段儿。
胡子茬儿扎人、把头发茬儿掸干净。
4.指被打断了的话头或事情。
工作前后要接上茬、还接著刚才的话茬儿说。
5.量词。用于计算同一块田地里农作物种植或收割的次数,一次为一茬。
种早晚两茬、割了头茬种二茬。
6.姓。
茬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申集上 部首:艸部
武英殿刻本: 第2462頁,第2字
同文書局本: 第1028頁,第19字
標點整理本: 第996頁,第15字
音《韻會》:仕之切,音馳。
《說文》:草貌。
例又,地名。
《前漢・地理志》:東郡茬平。〔應劭註〕在茬之平地者也。
音又,《廣韻》:側持切,音湽──義同。
例又,姓。見《集韻》。
音又,鋤加切,音槎──斫木。〈魯語〉山不茬蘖,字从艸。
〇〔按〕茬字,《後漢書》、《水經注》皆从仕,宋祁曰當作荏,今茌、茬、荏𡘋存。
注解
〔茬〕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申集上,康熙部首是艸部。
〔茬〕字拼音是chá,上下结构,可拆字为艹、在,五行属木。
〔茬〕字造字法是形声。从艸,在声。( chí )。本义是草茂盛的样子。
〔茬〕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chá] ⑴ 庄稼收割后余留在地里的短茎和根⑵ 同一块田地上庄稼种植或收割的次数⑶ 短而硬的头发、胡子
茬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仕甾切頁碼第26頁,第6字續丁孫
茬
艸皃。从艸在聲。濟北有茬平縣。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反切仕淄反頁碼第94頁,第7行,第2字述
艸皃,從艸在聲。濟北有茬平縣。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一下反切仕甾切古音第一部頁碼第155頁,第6字許惟賢第68頁,第3字
艸皃。从艸。在聲。
段注仕甾切。一部。
濟北有茬平縣。
段注茬俗作茌。《地理志》。泰山郡茬縣。應劭曰:茬山在東北。音淄。東郡茬平縣。應劭曰:在茬山之平地者也。司馬彪《郡國志》。茬平屬濟北國。注曰:本屬東郡。
白话解释
茬,庄稼收割后根部残茎像野草的样子。字形采用“艸”作边旁,“在”是声旁。济北有茬地平县。
茬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48頁,第12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79頁,第8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6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35頁,第10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29頁,第17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06頁,第1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202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499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162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20頁,第10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34頁,第14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293頁,第4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745頁【補遺】第16240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761頁,第3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87頁【崇文】第345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05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一冊,第490頁,第1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83頁,第2字 |
茬字的翻译
- harvest
- chaume, éteule, récolte, opportunité
茬的字源字形
汉 简 张家山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