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ㄋㄚˋ

扌部 共11画 左右结构 U+637A
汉语字典

扌部

11画

8画

左右结构

na

形声字

RDFI

QKMF

DGBK

54091

2205

6264

637A

[12113411234] 横、竖钩、提、横、撇、捺、横、横、竖钩、撇、点

捺字概述

折叠展开

〔捺〕字拼音是nà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11画。

〔捺〕字是左右结构 五行属火。

〔捺〕字仓颉码是QKMF 五笔是RDFI 四角号码是54091 郑码是DGBK 中文电码是2205 区位码是6264

〔捺〕字的UNICODE是637A。 十进制为25466,UTF-32:0000637a,UTF-8:E6 8D BA。

〔捺〕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汉字

〔捺〕字在《通用规范汉字表》次常用字

捺的笔顺

折叠展开

捺的意思

折叠展开

ㄋㄚˋ

基本解释

用手按,抑制。按~。~手印。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详细解释

动词

1.形声。从手,奈声。本义:用手重按。

2.同本义press with force; press down

先须捺后脚,然后勒前腰。 —— 《游仙窟》

捺上花冠;捺头向水下;捺印(盖指模或图章);捺抉(用力挤压);捺弮(向下弯曲如弓弩。形容禾穗丰硕)

3.抑制 restrain。如:按捺(抑制兴头,扫兴);捺硬(勉力抑制);勉强捺住心头的怒火。

4.搁置;扣压suspend

这事断断破不得,既承头翁好心,千万将呈子捺下。 —— 《儒林外史》

名词

汉字笔画的一种,向右斜下,近末端微有波折。古又名“right-falling stroke in Chinese characters俗云捺,捺之祖磔法也,今人作捺多是。——《书法离鉤·八磔》

ㄋㄚˋ

详细解释

1.用手重按。

《儒林外史•第三九回》:“将只手捺著左眼,飞跑出来。”

捺手印。

2.压抑。

《儒林外史•第二回》:“周进只得捺定性子,坐著教导。”

按捺不住。

3.截留、搁置。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于是又在臬司和抚台那里,设法耽搁,这里面已经不知捺了多少日子了。”

一种书法笔法。笔画向右斜下,近末端处微有波折。永字八法称为“”。

《老残游记•第一一回》:“一撇一捺。”

ㄋㄚˋ

详细解释

1.以手按压。

捺指印。

2.抑制。

捺住性子、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

3.汉字笔画之一。向右下斜引,末端稍出波折。如“”字之末笔,永字八法作“”。

捺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41頁,第6

同文書局本: 第435頁,第29

標點整理本: 第382頁,第25

唐韻》:奴曷切;《集韻》、《韻會》:乃曷切,𡘋難入聲──手重按也。
字林》:搦捎也。

又,書法有捺,古名磔。
書法離鉤》:微斜曰捺,人大等字是也。橫過曰波,之道等字是也。

又,《正韻》:乃八切,義同。

俗作㮏。

注解

〔捺〕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捺〕字拼音是,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奈,五行属

〔捺〕字造字法是形声。从手,奈声。本义是用手重按。

〔捺〕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nà] ⑴ 用手按,抑制⑵ 笔形之一,由上向右斜下。

捺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捺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捺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press down heavily with the fingers
  2. nach rechts gezeichneter Kalligraphiestrich (English: downwards-right concave character stroke)​
  3. presser avec la main, piquer, rembourrer, (trait d'un sinogramme, concave du haut vers le bas, de gauche à droite)​

捺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捺(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捺(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捺(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捺(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捺(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含捺字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