拕
复制拕字概述
〔拕〕字拼音是tuō 部首是扌, 总笔画是8画。
〔拕〕字是左右结构
〔拕〕字仓颉码是QJP 五笔是RPXN 四角号码是53012 郑码是DWRR
〔拕〕字的UNICODE是62D5。 十进制为25301,UTF-32:000062d5,UTF-8:E6 8B 95。
〔拕〕字的异体字是 拖
拕的意思
拕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卯集中 部首:手部
武英殿刻本: 第1020頁,第1字
同文書局本: 第426頁,第2字
標點整理本: 第373頁,第1字
音《唐韻》:託何切;《集韻》、《韻會》、《正韻》:湯何切,𡘋音佗。
《說文》:曳也。
《前漢・嚴助傳》:拕舟而入水。揚雄〈校獵賦〉:拕蒼豨。
音又,《集韻》:他佐切,佗去聲──義同。
音又,《唐韻》:徒可切;《集韻》、《韻會》、《正韻》:待可切,𡘋駝上聲──引也。
音又,《韻會》、《正韻》𡘋吐臥切,音唾──義同。
音又,《集韻》:唐何切,音駝──亦引也。
例又,水拕,猶堰也。
《唐書・楊行密傳》作魯陽五堰拕,輕舸饋糧。
例《集韻》或作拖,又作扡。
注解
〔拕〕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卯集中,康熙部首是手部。
〔拕〕字拼音是tuō,左右结构,可拆字为扌、它。
〔拕〕字的汉语字典解释:㈠ [tuō] ⑴ 同“拖”。《説文》:“拕,曳也。从手,它聲。”《廣韻•歌韻》:“拕,曳也。俗作拖。”
拕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託何切頁碼第407頁,第33字續丁孫
拕
異體扡、拖、𢫌
曳也。从手它聲。
附注《廣韻・歌韻》:「拕,曳也。俗作拖。」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卷别卷二十三反切忒羅反頁碼第978頁,第6行,第1字述
曳也。從手它聲。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卷别卷十二上反切託何切古音第十七部頁碼第2437頁,第1字許惟賢第1060頁,第1字
曳也。
段注《申部》曰:束縛捽抴爲臾。又曰:曳者,臾曳也。然則曳之義略同抴。一說曳本作抴。後人避諱改之。《南越傳》。拕舟而入水。《論語》。加朝服扡紳。易。終朝三褫之。鄭本作拕。叚拕爲褫也。高誘注《淮南》遇盜拕其衣云:拕,奪也。
从手。它聲。
段注託何切。十七部。《廣韵》又徒可切。
拕字的相关索引
# | 书籍 | 索引 |
---|---|---|
1 | 汲古閣本 | 第805頁,第16字 |
2 | 陳昌治本 | 第1032頁,第5字 |
3 | 黃侃手批 | 第773頁 |
4 | 說文校箋 | 第538頁,第14字 |
5 | 說文考正 | 第483頁,第20字 |
6 | 說文今釋 | 第1780頁,第3字 |
7 | 說文約注 | 第3010頁,第1字 |
8 | 說文探原 | 第6026頁,第1字 |
9 | 說文集注 | 第2585頁,第4字 |
10 | 說文標整 | 第321頁,第17字 |
11 | 標注說文 | 第516頁,第10字 |
12 | 說文注箋 | 第4271頁,第2字 |
13 | 說文詁林 | 第11971頁【補遺】第17824頁 |
14 | 通訓定聲 | 第1929頁,第2字 |
15 | 說文義證 | 第1065頁【崇文】第4257頁 |
16 | 說文句讀 | 第1756頁 |
17 | 古字詁林 | 第九冊,第718頁,第2字 |
18 | 古字釋要 | 第1128頁,第10字 |
拕字的翻译
- to drag after, to drag out, from which comes:to involve, to delay, to implicate
拕的字源字形
宋 印刷字体 广韵
宋 印刷字体 增韵
宋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明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清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