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顺 反馈

复制 字帖

pǒu ㄆㄡˇ tòu ㄊㄡˋ

口部 共8画 上下结构 U+5485
汉语字典

口部

8画

5画

上下结构

pou tou

pǒu tòu

UKF

YTR

SUJ

00601

5485

[41431251] 点、横、点、撇、横、竖、横折、横

咅字概述

折叠展开

〔咅〕字拼音是pǒu,tòu 部首是口, 总笔画是8画。

〔咅〕字是上下结构

〔咅〕字仓颉码是YTR 五笔是UKF 四角号码是00601 郑码是SUJ

〔咅〕字的UNICODE是5485。 十进制为21637,UTF-32:00005485,UTF-8:E5 92 85。

〔咅〕字的异体字是

咅的笔顺

折叠展开

咅的意思

折叠展开

1pǒuㄆㄡˇ

基本解释

义同“”,表示斥责或唾弃。

2tòuㄊㄡˋ

基本解释

表示拒绝的语声。《説文•、部》:“咅,相與語唾而不受也。”

咅的康熙字典

折叠展开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丑集上 部首:口部

武英殿刻本: 第427頁,第9

同文書局本: 第184頁,第10

標點整理本: 第112頁,第3

玉篇》同上(同「㕻」)。
廣韻》:《說文》本作㕻,隷變作咅。

集韻》或作㰯、㖣、哣。

注解

〔咅〕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丑集上,康熙部首是口部

〔咅〕字是多音字,拼音是pǒu、tòu,上下结构,可拆字为立、口

〔咅〕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pǒu] ⑴ 义同“呸”,表示斥责或唾弃。 [tòu] ⑴ 表示拒绝的语声。《説文•、部》:“咅,相與語唾而不受也。”

咅的康熙字典解释由91字典网整理。咅的解释内容参考開放康熙字典。

咅的说文解字

折叠展开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天口切頁碼159頁,第11

異體

㕻相與語,唾而不受也。从丶从否,否亦聲。

㰯咅或从豆从欠。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十反切他豆反頁碼404頁,第1行,第1

㰯相與語唾而不受也。從否,從丶,否亦聲。

鍇注臣鍇曰:「唾而不受,止其言也。丶,柱止也;故從丶。棓、部、倍、陪、菩、箁從此。」

反切………頁碼404頁,第2行,第1

咅或從豆、欠。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天口切古音第四部頁碼857頁,第1許惟賢379頁,第6

㰯相與語唾而不受也。

段注今俗有此。

从丶。从否。

段注《不部》曰:否,不也。从丶否者,主於不然也。

丶亦聲。

段注丶各本作否。非。今正。㕻,韵書皆入侯部。或字从豆聲。豆與丶同部。《周易》蔀斗主爲韵。蔀正㕻聲也。天口切。四部。其形𣜩作咅。

咅或从豆欠。

段注欠者,口气也。豆者,聲也。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章太炎 (近代)

咅=唗(俗字)。呸之入聲【託】[一]

音推,今唱戲時有「唗」,音與此同。然倍字等皆從此聲,則讀為否平聲亦可。今曰胚、披二音皆是此字。《孟子》,「否,不然也」,否為聲,亦與此咅字音近,蓋二字本相出入。

俗作「唗」、「呸」。[一]呸,《字彙》「鋪杯切」,平聲。咅《說文》大徐「天口切」,去聲。託「他各切」,入聲。

咅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16頁,第6字
2陳昌治本第415頁,第3字
3黃侃手批第322頁
4說文校箋第206頁,第1字
5說文考正第198頁,第10字
6說文今釋第705頁,第1字
7說文約注第1236頁,第1字
8說文探原第2792頁,第1字
9說文集注第1035頁,第1字
10說文標整第126頁,第20字
11標注說文第204頁,第5字
12說文注箋第1631頁,第1字
13說文詁林第5269頁【補遺】第16777頁
14通訓定聲第819頁,第4字
15說文義證第421頁【崇文】第1681頁
16說文句讀第629頁
17章授筆記第213頁,第3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254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510頁,第1字

咅字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to spit out

咅的字源字形

折叠展开

咅(简·秦·睡虎地) 睡虎地

咅(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咅(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