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lái

拼音
tán lái
注音
ㄊㄢˊ ㄌㄞˊ
繁体
檀來

檀来的意思

词语解释

檀来tán lái

  1. 歌名。

引证解释

  1. 歌名。 周世宗南唐军中所作之歌。

    《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周 师步骑数万水陆 齐 进,军士檀来之歌声闻数十里。”
    《五国故事卷上:“周 师未南征淮南 市井小儿普唱曰‘檀来也’,众颇怪之。及 扬州 建春门,有鼉出於水次以为应矣。未几王师先锋骑兵皆唱蕃歌,其首句曰‘檀来也’。”

网络解释

檀来

tán lái ㄊㄢˊ ㄌㄞˊ

檀来檀来

歌名。 周世宗 讨 南唐 ,军中所作之歌。《新五代史·南唐世家·李景》:“ 周 师步骑数万水陆 齐 进,军士作《檀来》之歌声闻数十里。”《五国故事》卷上:“ 周 师未南征淮南 市井小儿普唱曰‘檀来也’,众颇怪之。及 扬州 建春门 ,有鼉出於水次,众以为应矣。未几王师入,先锋骑兵皆唱蕃歌,其首句曰‘檀来也’。”

檀来的字义分解

  • 拼音 tán 部首总笔画 17

    檀 [ tán ] 1. 落叶乔木,木质坚硬,用于制家具、乐器(亦称“青檀”)。 2. 浅绛色。 檀口(形容红艳的嘴唇)。 3. 〔~香〕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可制器物及香料,又可入药。 4. 〔紫~〕常绿乔木,木材坚硬,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 5. 姓。 [更多解释]

  • 拼音 lái 部首总笔画 7

    来 [ lái ] 1. 由另一方面到这一方面,与“往”、“去”相对。 来回。来往。过来。归来。来鸿去燕(喻来回迁徙,不能在一地常住;亦喻书信来往)。 2. 从过去到现在。 从来。向来。 3. 现在以后,未到的时间。 来年。将来。来日方长。 4. 用在数词或数量词后面,表示约略估计。 二百来头猪。 5. 做某个动作。 胡来。 6. 用在动词前,表示要做某事。 大家来动脑筋。 7. 用在动词后,表示做过(一般均可用“来着”)。 昨天他哭来。 8.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 上来。 9. 表示发生。 暴风雨来了。 10. 在数词一、二、三后面,表示列举理由。 这台收录机一来音质好,二来价钱便宜,我就买了。 11. 用做诗、歌词中的衬字。 八月里来桂花香。 12. 表示语气,归去~兮! 13. 姓。 [更多解释]

檀来的分字组词

檀来的近音词、同音词

檀来的相关词语

【檀来】的常见问题

  1. 檀来的拼音是什么?檀来怎么读?

    答:檀来的拼音是:tán lái
    点击 图标播放檀来的发音。

  2. 檀来是什么意思?

    答:檀来的意思是: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