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ěntūnshēng

忍气吞声

拼音 rěn qì tūn shēng 怎么读

注音 ㄖㄣˇ ㄑㄧˋ ㄊㄨㄣ ㄕㄥ

繁体 忍氣吞聲

感情 贬义

近义词 含垢忍辱 忍辱负重 委曲求全 逆来顺受 饮恨吞声

反义词 忍无可忍

忍气吞声的意思

折叠展开

忍:忍耐。
吞声:有话不敢说。
形容受了气而强自忍下;不能说出来。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你不如休和他争,忍气吞声罢!”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她姐姐从小就给财主家做童养媳,忍气吞声地生活了半辈子。

正音”,读作“shēng”,不能读作“sēng”。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忍气吞声”和“饮泣吞声”;都表示不说什么话;勉强地忍耐着。“忍气吞声”偏重于“”;强调人忍受冤屈;多用于口语。“饮泣吞声”偏重在“”;指内心痛苦;不敢表达;多用于书面语。

歇后语 1. 打了牙肚里咽 —— 忍气吞声
2. 自己碰钉子 —— 忍气吞声
3. 哑巴打哈欠 —— 忍气吞声
4. 捏着鼻子吃葱 —— 忍气吞声

谜语 捏着鼻子吹螺号 (谜底:忍气吞声)

忍气吞声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忍住气,不敢出声。“忍气吞声”形容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语本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饮恨吞声

【典源】

南朝梁・任孝恭〈为汝南王檄魏〉(据《艺文类聚・卷五八・杂文部四・檄》引)

尒朱荣胡貊遗种,边塞是居,奸宄妄才,凶愚丑类,茹血餐腥,本非人品。依随水草,取类马牛,而包藏祸图,窃怀反噬,遂长驱种落,用袭我周南。……梁大皇帝,功逾五帝,道迈三皇,负扆当轩,平章百姓,垂拱而治,协和万邦。今遣同州刺史范遵等,董率前锋,扬旌致讨,先取滑台,鼓行金谷。关东英俊,河北雄才,痛[1][2],饮气吞声,志申[3]怨。

注解

[1]桑梓沦芜:故乡家园沦陷荒芜。

[2]室家颠殒:家庭宗族震荡灭亡。

[3]雠:音chóu,通“”,指仇怨。

【典故】

“忍气吞声”原作“饮气吞声”。南北朝时,北魏将军尒(ěr)朱荣作乱,汝南王拓跋悦遂南奔梁国,梁武帝萧衍尊他为魏主。梁朝的文书官任孝恭替汝南王写了一篇声讨尒朱荣的檄文,将汝南王一行人离乡背井,客居异地,试图反攻的决心表露无遗,内容大意是:“尒朱荣在北方拥兵自重,胡作非为,侵略我的故乡,我只好投奔梁国。梁武帝的文功武略,可比三皇五帝,又待我十分友善,并且派兵助我讨伐逆贼。我与同伴们对家乡的沦陷,亲人的离散,感到无限的悲痛。我们强忍住这口气,立誓报仇雪恨,将叛贼尒朱荣歼灭,复兴宗族家园。”后来“忍气吞声”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形容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

【书证】

  • 01.《金瓶梅词话》第四一回:“李瓶儿这边分明听见,指骂的是他,把只手气的冰冷,忍气吞声,敢怒而不敢言。”
  • 02.《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五:“卫朝奉逐日著人来催逼,陈秀才则不出头。卫朝奉只是著人上门坐守,甚至以恶语相加,陈秀才忍气吞声。”
  • 03.《儒林外史》第二三回:“牛浦被他掼的发昏,又掼倒在一个粪窖子跟前,滚一滚就要滚到粪窖子里面去;只得忍气吞声,动也不敢动。”
  • 04.《红楼梦》第二○回:“宝玉见他这般病势,又添了这些烦恼,连忙忍气吞声,安慰他仍旧睡下出汗。”
  • 05.《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九回:“苟太太听了,也自觉得无味,要待发作他两句,奈此时功名性命,都靠在他身上;只得忍气吞声,咽了一口气下去。”

【用法】

语义形容受了气也强自忍耐,不敢作声抗争。

类别用在“委屈顺从”的表述上。

例句

我如今寄人篱下,凡事都得忍气吞声

像这样胡作非为的人,怎可对他忍气吞声

是可忍,孰不可忍,对这种侮辱,我无法忍气吞声

今天因为有求于他,只好对他的倨傲无礼忍气吞声

为了儿女的前途,她忍气吞声接受娘家人对她的嘲讽。

老板正在气头上,你就先忍气吞声,等他冷静下来再说。

这种忍气吞声的日子让人难过,总有一天,我绝对会离开此地。

风水轮流转,如今仆人变老板,他再也不必忍气吞声的受委屈了。

从前的媳妇就是被婆婆数落了,也只有忍气吞声,暗自饮泣的分儿。

为了这份工作,老板的要求就是再无理,我也只有忍气吞声,默默接受。

忍气吞声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hold back one's anger and say nothing
  2. 怒(おこ)りをこらえて默(だま)っている
  3. подавлять гнев и сдерживать голос
  4. dévorer un affront sans dire mot(ravaler des couleuvres)

忍气吞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rěn), 心部,共7画

①. 耐,把感情按住不让表现。 如: 忍耐。忍痛。忍受。容忍。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②. 狠心,残酷。 如: 忍心。残忍。

读音(qì), 气部,共4画

①.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②.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③.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④.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⑤.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⑥.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⑦. 欺压。 如: 受气。

⑧.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⑨.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⑩.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读音(tūn), 口部,共7画

①. 不嚼或不细嚼而咽入。 如: 吞吐。吞咽。吞噬。狼吞虎咽。气吞山河。忍气吞声。

②. 兼并,侵占。 如: 吞没(mò)。吞并。吞蚀。吞占。

读音(shēng), 士部,共7画

①. 物体振动时所产生的能引起听觉的波。 如: 声音。声带。

②. 消息,音讯。 如: 声息。不通声气。

③. 说出来让人知道,扬言,宣称。 如: 声明。声辩(公开辩白)。声泪俱下。声嘶力竭。

④. 名誉。 如: 名声。

⑤. 音乐歌舞。 如: 声伎(女乐,古代的歌姬舞女)。声色。

忍气吞声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