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协力
同心协力的意思
同心协力的详细解释
【释义】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语本汉・贾谊〈过秦论〉。△“同心同德”、“群策群力”、“戮力同心”
【典源】
汉・贾谊〈过秦论〉(据《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引)
太史公曰:「秦之先伯翳,尝有勋于唐虞之际,受土赐姓。及殷夏之闲微散。至周之衰,秦兴,邑于西垂。自缪公以来,稍蚕食诸侯,竟成始皇。始皇自以为功过五帝,地广三王,而羞与之侔。善哉乎贾生推言之也!曰:『秦并兼诸侯山东三十余郡,缮津关,据险塞,修甲兵而守之。然陈涉以戍卒散乱之众数百,奋臂大呼,不用弓戟之兵,鉏櫌白梃,望屋而食,横行天下。秦人阻险不守,关梁不阖,长戟不刺,彊弩不射。楚师深入,战于鸿门,曾无藩篱之艰。于是山东大扰,诸侯并起,豪俊相立。秦使章邯将而东征,章邯因以三军之众要市于外,以谋其上。群臣之不信,可见于此矣。子婴立,遂不寤。藉使子婴有庸主之材,仅得中佐,山东虽乱,秦之地可全而有,宗庙之祀未当绝也。 秦地 [1]以为固, [2]之国也。自 [3]以来,至于秦王,二十余君,常为诸侯雄。岂世世贤哉?其 [4]然也。且天下尝同心并力而攻秦矣。当此之世,贤智并列,良将行其 [5],贤相通其谋,然困于阻险而不能进,秦乃延入战而为之 [6],百万之徒 [7]而遂坏。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形不利,势不便也。』」
注解
[1]被山带河:高山横亘、黄河环绕,形容地势险要。被,通“披”,音ㄆ一。
[2]四塞:国境四方都有要塞、天险,比喻形势险要坚固。塞,音sài。
[3]缪公:即穆公。春秋时代秦国国君。缪,音mù。
[4]势居:地理位置。
[5]师:军队。
[6]开关:开启关隘。关,指函谷关。
[7]逃北:战败而逃。
【典故】
“同心协力”原作“同心并力”。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统一天下,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帝国,自称“始皇帝”。废封建,行郡县,以集权中央;开辟驰道,修筑长城以巩固国防。五度巡行天下,北逐匈奴,南征百越。功绩卓著,可说是前所未有。然而这个帝国却仅仅只有短短十五年的国祚,对此,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就曾对秦的兴起及败亡作出精辟分析,其中说到:秦国境内有高山峻岭横亘及绵长黄河环绕,国境四方也都有要塞,地势十分险要。从秦穆公以来,一直到秦王嬴政,二十多个国君经常在诸侯之中称雄,这难道是每一代君主都很贤能吗?那是因为秦国所处的地理形势造成的呀!再说当时天下各诸侯国也都曾经同心协力攻打秦国,那些贤能且有才智的人汇聚在一起,善于用兵的将领指挥军队,并且还有贤相彼此商议谋略,但却被困在险要的处所而不能前进,于是秦国引诸侯国军队到境内作战,为他们打开关塞,结果却是东方百万军队败逃溃散。这难道是因为勇气、力量和智慧不够吗?那是因为地形不利,地势不便的关系。后来“同心协力”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书证】
- 01.《魏书・卷七五・列传・尒朱天光》:“若使布德行义,忧公忘私,唇齿相依,同心协力,则磐石之固,未可图也。”
- 02.《梁书・卷四五・列传・王僧辩》:“讨逆贼于咸阳,诛叛子于云梦,同心协力,克定邦家。”
- 03.《三国演义》第一回:“三人焚香,再拜而说誓曰:『念刘备、关羽、张飞,虽然异姓,既结为兄弟,则同心协力,救困扶危;上报国家,下安黎庶;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皇天后土,实鉴此心。背义忘恩,天人共戮。』”
- 04.明・杨柔胜《玉环记・第二三出》:“务要同心协力,以收大功。”
- 05.《女仙外史》第九三回:“次日,放炮开营,高煦结束出阵。刘元帅认得是燕朝王子,有万人敌的,下令诸将同心协力,『先须挫这贼的锐气。』早有卜克纵马舞刀,大骂:『逆贼,我先斩汝这个元凶来号令!』高煦更不答话,举鎗便刺。”
- 06.《彭公案》第二四八回:“金清哈哈大笑,说:『好,你等既然同心协力,老夫从此无忧矣。明天先把拿住的这八个开了刀,枭首示众,把人头挂在头道套口,使彭大人的差官不敢正视连环寨。』”
【用法】
语义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例句
①只有你我同心协力,这项工作才能如期完成。
②打击犯罪,人人有责。警民同心协力,便能共创安全社会。
③在员工的同心协力下,公司的营运状况越来越好,业绩蒸蒸日上。
④园游会结束后,同学们同心协力地完成扫除工作,迅速恢复校园整洁。
⑤面对人高马大的对手,我们靠著彼此的同心协力,终于赢得这场篮球比赛。
同心协力的翻译
- unite in spirit and action
- общие усилия
- en conjuguant les efforts(agir de conc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