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u

五体投地

拼音 wǔ tǐ tóu dì 怎么读

注音 ㄨˇ ㄊㄧˇ ㄊㄡˊ ㄉㄧˋ

繁体 五體投地

感情 中性

近义词 心悦诚服 甘拜下风

反义词 嗤之以鼻

五体投地的意思

折叠展开

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
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

出处唐・姚思廉《梁书・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比喻佩服到了极点。

例子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六回)

辨形”,不能写作“”。

辨析五体投地”和“心悦诚服”都可形容非常佩服。但“五体投地”是用来形容这种动作的;强调佩服的程度深;有时含有诙谐或讽刺的意味;“心悦诚服”则含有乐意真心诚意的意思。

歇后语 鲁肃服孔明 —— 五体投地

谜语 卧倒 (谜底: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的详细解释

折叠展开

【释义】

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佛教徒沿用以礼敬三宝(佛、法、僧)。※语出《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后用“五体投地”比喻非常钦佩对方。

【典源】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

惟愿世尊,大慈哀愍,开示我等,奢摩他路。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1],五体投地。及诸大众,[2][3],钦闻[4]

注解

[1]已:完毕,完成。

[2]倾渴:倾心渴望。

[3]翘伫:殷切的盼望。

[4]示诲:教导训诲。

【典故】

五体投地”是佛教徒用以礼敬三宝(佛、法、僧)的仪式,以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行礼,见用于佛经中。如唐・中天竺沙门般刺蜜帝译的《大佛顶首楞严经》经中述及阿难,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及十大弟子之一,有“多闻第一”的称号。有一次他出外托钵化缘,受到淫女魔咒诱惑不能自持,在快要破戒的最后关头,他心中动念向佛陀求救,佛陀受到感应立即派文殊菩萨将他救回。回来后在佛陀座前忏悔,恨自己平日没有用心修持,以致道力不足不能抵抗魔咒,请求佛陀开示修持法门。佛陀就问他:“你的心在何处?”他回答:“我的心在我的身体里。”结果被佛陀否定了。可是他不服气,接著相继提出七种答案,但都一一遭到佛陀的否定。这时候他起身,露出右肩,右膝著地,双手合十,请求佛陀大发慈悲开示众生,使众生能够认识自己的真心本性,说完随即行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的大礼。“五体投地”本为古印度最恭敬的致敬仪式,在《翻译名义集・众善行法・槃那寐》中记载:“三头至地者,即五体投地,故大论云:『人之一身,头最为上,足最为下,以头礼足,恭敬之至。』”佛教徒沿用此礼来敬奉佛陀、佛法、僧人。后来“五体投地”也被用来比喻非常钦佩对方。

【书证】

  • 01.《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令诸阐提,隳弥戾车。作是语已,五体投地。”(源)
  • 02.《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一:“阿难闻已,重复悲泪,五体投地,长跪合掌。……”
  • 03.《梁书・卷五四・诸夷列传・海南诸国》:“今以此国群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 04.明・屠隆《昙花记》第五二出:“弟子色身垢秽,根器下凡,何幸蒙大士降临,五体投地,不胜悲仰。”
  • 05.《聊斋志异・卷七・胡四娘》:“四娘出,颜温霁,问:『大哥人事大忙,万里何暇枉顾?』大郎五体投地,泣述所来。”
  • 06.《儿女英雄传》第八回:“我安龙媒对了你这样的天人,只有五体投地了。”
  • 07.《老残游记》第六回:“屡闻至论,本极佩服,今日之说则更五体投地。”

【用法】

语义致敬仪式,指双膝双肘及头五处著地,佛教徒沿用以礼敬三宝。

类别用在“虔心跪拜”的表述上。

例句

一进佛堂,就看到师姑五体投地跪拜在佛像前。

来到菩萨面前,她立即五体投地地拜了下去,虔敬的心表露无遗。

语义比喻非常钦佩。

类别用在“景仰佩服”的表述上。

例句

对他能博古通今的学识,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今天闻君一席话,茅塞顿开,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我一向钦仰他的为人,今日亲沐教化,更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

站在这幅米芾行书真迹前,运笔行款,无一不使我五体投地,赞叹欣喜。

这个问题我苦思很久,想不到经你一解说,立即明白,真让我不得不五体投地

五体投地的翻译

折叠展开
  1. worship sb.
  2. 敬服(けいふく)して地(じ)べたにひれ伏(ふ)す
  3. нескрываемое восхищение(падать ниц)
  4. approuver sans réserve(se prosterner devant qn.)

五体投地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ǔ), 二部,共4画

①. 数名,四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伍”代)。 如: 五彩。五官。五谷。五金。五代(中国朝代名,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先后在中原建立政权的时期)。五帝(中国传说中的五个帝王,通常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五毒(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岭(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岳(指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和中岳嵩山,是中国历史上五大名山)。五脏(指心、肝、脾、肺、肾)。

②.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6”。

读音(tǐ,tī), 人部,共7画

㈠ 体 [ tǐ ]

①. 人、动物的全身。 如: 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

②. 身体的一部分。 如: 四体。五体投地。

③.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 如: 物体。主体。群体。

④.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 如: 固体。液体。体积。

⑤.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 如: 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

⑥. 事物的格局、规矩。 如: 体系。体制。

⑦. 亲身经验、领悟。 如: 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 )。

⑧.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 如: 体谅。体贴。体恤。

⑨.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

㈡ 体 [ tī ]

①. 〔~己〕❶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❷亲近的,如“~~话”,亦作“梯己”。

读音(tóu), 手部,共7画

①. 抛,掷,扔(多指有目标的)。 如: 投篮。投弹(dàn )。

②. 跳进去。 如: 投河。自投罗网。

③. 放进去,送进去。 如: 投入。投资。投标。

④. 走向,进入。 如: 投宿(找地方住宿)。投奔。投靠。投降。投师(从师学习)。投诉。

⑤. 发向。 如: 投射。投影。

⑥. 寄,递送。 如: 投递。投稿。

⑦. 合。 如: 投合。意气相投。

⑧. 临,在…以前。 如: 投明。投暮(天黑以前)。

读音(dì,de), 土部,共6画

㈠ 地 [ dì ]

①. 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 如: 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

②. 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 如: 地质。地壳。

③. 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 如: 陆地。地下。

④. 地球表面的土壤。 如: 土地。田地。地政。地主。

⑤. 地球上的一个区域。 如: 地区。此地。

⑥. 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 如: 地板。地毯。

⑦. 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 如: 地点。目的地。

⑧. 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 如: 易地以处。

⑨. 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 如: 见地。境地。心地。

⑩. 底子。 如: 质地。

㈡ 地 [ de ]

①. 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 如: 慢慢地走。

五体投地分字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